2019年11月16日—17日,第十八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在南京召开。我院黄福华院长,王松主任和朱桂菊老师,以及研究生李力辉参加了会议。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物流行业相关人士各抒己见,畅谈物流行业的发展风向。
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表示,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互联网+”挑战全球价值链,“互联网+”提供的跨境电子商务可能取代以沃尔玛为代表的采购商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其中“一带一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带一路”跨境物流是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同时,大数据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互联网+”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升级,那么物流行业本身如何与时俱进?不少企业代表分享了数字化的探索之路。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IT总监高翔说:“如何应对行业发展变化?我们感到压力,也在不断地思考。由不透明的、简单出售物资、出卖简单劳动力向数字化系统转化。”
南京中储智运创始人李敬泉介绍,当前中国公路物流企业750万户,平均每户拥有货车不到2辆,90%的运力掌握在个体运营司机手中。总体来看,市场秩序较乱,竞争行为不规范,诚信体系缺失,经营效益差,货车空载率近50%。这些问题的本质是货运行业组织化低,信息化水平低,信用成本高。具备信用保障的线上运力交易平台应运而生。
黄福华院长做了关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问题与策略的讲座,指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问题原因,在于重技术驱动,轻需求驱动,重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核心驱动供应链发展,不以生鲜农产品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组织人员管理,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断链现象比较普遍,核心主体缺失或者作用不明显,运行成本过高,难有增值效果,重过程,轻结果,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链条,这不仅是将各参与主体连接成一条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也是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同时也是一条价值增值链,但现实社会中链条上的企业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缺乏整体意识,合作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供应链条的失衡,重单一领域创新,轻总体资源整合。整个讲座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取得了良好效果。
黄福华院长,王松和朱桂菊老师还参与了研讨交流活动,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多。(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