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9-15 04:50:01点击次数:
红烧土建筑材料,总让人联想到用火的痕迹。
但如何证实?答案藏在“实验考古”里!
跟随“星”耀东旭・筑梦古韵实践团,一起还原七星墩遗址的“史前谜题”。
欢迎报考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加入我们,用更多实践挖掘文明密码,让青春在探索与奋斗中绽放光芒!
一、“案发”地点:古韵满满的七星墩
七星墩遗址位于湖南岳阳华容县,坐拥“太师椅”地貌—— 背靠高山、面朝大湖,大荆河穿盆地而过注入长江。这片1700多年历史的土地,竟藏着5000年前的史前遗存,自带神秘吸引力。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东山镇东旭村七星墩遗址段苗芳摄
二、“案件”背景:红烧土的身世之谜
2011年,岳阳博物馆试掘七星墩,发现大型红烧土建筑基础等遗存,确认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大遗址。2018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多单位联合开展全面考古。而红烧土,正是解开史前建筑工艺的关键线索——学界对其成因说法不一,探究其烧制温度,能丰富史前建筑史研究。
实验红烧土何若如摄
三、还原现场:一场解锁红烧土的实验
为摸清红烧土成因,实践团设计实验,模拟古代烧制工艺:
备料:准备圆竹、扁竹、竹叶等,河土每份25kg,同步称重稻谷壳、竹叶、青苗;
现场采摘的干竹叶何若如摄
处理材料:三组分工
①脚踩加铁掀搅拌河土,将生土变胶泥状熟土;
②按比例混合河土与稻谷壳等,搅拌至融合;
③截断竹子,适配入窑尺寸;
烧制:河土阴干后,与竹段一同入窑烘干烧制,烧完清灰、收数据。
王国栋老师指导入窑何若如摄
四、“案件”分析:实验揭开重要线索
实验结果价值非凡
其一,红烧土原料需专门淘洗加工,并非直接使用;
其二,天然植物与特定土壤高温烧制,能形成类似遗址的红烧土和硬质烧结面,为史前建筑工艺提供实证;
其三,稻谷壳等掺入,既改善加工性,还可能提升建材保温与耐久性,对复原古建技术、保护土遗址意义重大。
亲手搅拌泥土、协作烧制窑火,同学们在实验里触摸5000年文明的温度,既被史前文化的魅力深深打动,也在挥洒汗水中收获了劳动的纯粹快乐。这场实践,不只是一次考古探索,更是青春与历史的对话、成长与劳动的共鸣。未来,团队还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出发,加入我们,用更多实践挖掘文明密码,让青春在探索与奋斗中绽放光芒!